可以预见,伴随着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等进一步完善,卫星应用的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其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用太空飞行载具发射到太空中,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在早期,人造卫星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目前在电子通信、天气预报、地球资源探测等领域应用广泛。
卫星应用,指将卫星技术及其开发的太空资源,应用在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学技术、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按服务对象划分,卫星应用可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按技术领域和服务方式划分,卫星应用可分为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通信等。
1970年4月,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此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全球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经过五十多年发展,中国通过专项攻关,目前已成功研发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中国卫星(600118)导航基础产品的自主可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卫星应用行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0年前后)、增长阶段(2000年前后—2020年前后)、新阶段(2020年以来),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都不同,总体来看,卫星应用行业一直处于增长态势。
1.1 起步阶段:中国卫星应用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前后,十余年间市场规模发展到百亿规模。
1.2 增长阶段:从2000年前后到2020年前后,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快速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时市场规模已经突破3000亿元。这一时期行业增速较快,各应用场景快速发展。
1.3 新阶段:2020年以来,中国卫星应用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标志事件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意味着其系统服务能力进入世界一流行列。预计到2023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300亿元。
从国家层面来看,2006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多部门,相继印发了支持卫星应用行业的发展政策,主要集中在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通信等细分领域。
如图所示,从2006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起,中国启动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作为重大专项,到如今,国务院陆续发布了多个重要支持政策,中国逐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遥感应用服务体系。
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突破卫星导航与移动通信、互联网、遥感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技术,推动核心基础产品升级,促进高性价比的导航、授时、精密测量、测姿定向等通用产品规模化生产。
2016年,国务院连续出台三个支持政策,分别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要推进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导航和位置服务等技术开发应用,完善卫星应用创新链和产业链。围绕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卫星领域,建立持续稳定、安全可控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和利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
2017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提出面向军民需求,加快空间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在太空领域中,以遥感卫星为突破口,指定国家卫星遥感数据政策,促进军民卫星资源和卫星数据共享。
2020年11月爱游戏app官网,在《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要统筹提升气象卫星监测能力。
去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行业应用,打造全覆盖、可替代、保安全的行业北斗高精度基础服务网,推动行业北斗终端规模化应用。
整体来看,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卫星应用领域导航和遥感关键技术;“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应急测绘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十三五”期间,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同时加速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北斗产业,推动北斗终端各领域规模化应用。
从地区分布上看,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区域化发展较为明显,已经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陕渝、鄂豫湘五大发展区域,生产总值接近2400亿元,市场规模在全国占比接近80%。这些地区区域化比较明显,尤其在产业园区建设上,五大区域发展较快。
地面设备制造环节和资本市场关联度较弱,而在卫星运营服务环节,民营企业参与较多,竞争也较为激烈。代表企业有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电子(600879)有限公司、陕西航天动力(600343)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斗星通(002151)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力创通(300045)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卫通(60169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600118 SH),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和相当产业规模,2020年4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天地一体化设计、研制、集成和运营服务能力的产业化集团公司,形成了航天东方红、航天恒星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品牌。
在卫星研制上,依托全资子公司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开展,主要从事小卫星研制、生产以及相关应用的开发、支持与服务。有很强的可扩展能力和载荷适应能力,应用于多颗卫星的研制,同时已成功发射了对地观测、环境监测、空间探测等不同用途的10余颗小卫星。
在卫星应用上,主要从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卫星运营服务等业务,旗下有多家全资子公司。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成立于1957年11月,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目前,下属有13个中央在编事业单位、3个预算内企业单位、9个非法人实体机构、4个全资公司、5个控股公司(含2个上市融资平台)、16个本部部门和1个特设机构。
在运载火箭业务上,有长征二号丙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七号火箭、长征八号火箭、长征十一号火箭等。
在民营产业业务上,有专业从事节能与环保、新能源与新材料、特种车与新能源车、高端智能装备、系统集成与卫星应用等业务的子公司。
在航天服务业务上,主要从事工程综合开发建设、智慧社区运营服务、航天科研试验保障、航天教育文化产业等。
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科学仪器厂,成立于1957年5月,现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电子研究院(九院),是中国最早从事航天产品研制,集研究、设计、试制、生产以及环模试验为一体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具有电子产品、机械产品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能力。
上海航天电子配备有国内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和检测、测量、试验设备,在空间飞行器的测控射频分系统、遥控子系统、数据传输分系统、热控分系统、特种通信和精密机械部件等综合电子设备专业领域具备较强的研制生产能力。
自2001年以来,上海航天电子一直被评为上海市AAA级诚信企业。2004年9月,通过了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现场换版审核。2022年1月,该企业技术中心入选“2021年(第28批)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1999年12月,股票代码600343,由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公司的部分核心单位发起设立,是中国液体动力技术产业发展平台,具有自营进出口权。总部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下辖6家专业化子公司、6个科研生产事业部/分公司、4个专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公司级的创新研究院。
陕西航天动力以流体技术(包括液体、气体)为核心技术,主要从事系列民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研制开发出包括泵及流体动力系统、变矩器及液力传动系统、燃气表及流体计量与通信系统、生物化工技术及装备等产品体系,在石油爱游戏app官网、化工、机械、电子、交通、能源等领域有成功应用。
2000年成立,股票代码:002151,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爱游戏app官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基于卫星导航地位技术的解决方案,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形成了卫星导航、微波陶瓷器件、汽车智能网联三大业务,服务于导航定位、指挥控制、精密测量、目标监控等军民应用领域。
在卫星导航业务上,开拓了我国首个北斗民用规模化应用,发布了我国首颗多频多系统高性能GNSS芯片。自主开发的卫星导航基础类产品全面领跑行业,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各领域。同时,积极构建“云+IC/端”的业务模式,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满足智能化时代要求的卓越产品和服务。
在微波陶瓷器件业务上,是全球少数同时具备低温共烧陶瓷(LTCC)和高温陶瓷(微波介质)材料制备工艺技术的企业之一,主要包括基础材料、LTCC元器件和微波介质元件,广泛应用于5G通信、卫星通讯、汽车电子、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
在汽车智能网联业务上,有丰富的汽车座舱产品及方案开发、制造经验,具备DA、IVI、TBOX、液晶仪表、域控制器、V2X、智能天线、TSP、手机APP全套汽车智能座舱类产品专业开发及量产能力。也为国际知名汽车厂商提供汽车电子电器测试与验证服务。
2001年成立, 股票代码为300045,是国内首批获得完整国防军工准入资质的股份制企业及“ISO9001”和“GJB9001C双质量认证企业,先后参与完成了北斗导航、天通卫星通信等国家重点专项任务,组织开展了国产飞机卫星导航、卫星通信机载设备的研制。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北京华力创通科技在卫星导航、卫星通信、雷达信号处理行业新闻、仿真测试、无人系统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科研生产能力,军工产值约占总产值的60%,为精确制导武器、电子对抗、航空电子、信息化作战、指挥控制及先进武器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先进的器件、终端、系统和解决方案。
股票代码601698,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卫星运营服务业的核心专业子公司,是中国唯一拥有通信卫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企业,运营管理有15颗优质的在轨民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覆盖中国全境、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以及欧洲和太平洋(601099)地区。
在产品服务上,已经建设了星地一体化仿真验证平台、多星统一测控平台、束综合服务平台、电信级宽带卫星基础运营平台、“海星通”海洋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机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
在卫星运营服务上,又转发器出租、网络传输、网络运维服务、卫星测控服务等。
按定位精度差别划分,卫星导航市场可分为两大服务群体,一是在高精度全球卫星导航行业,多应用在测绘勘探、地理信息、地质灾害监测、精细农林业等领域;二是在消费类行业,应用在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等领域。
目前在轨卫星,以导航、遥感和科研类型居多,总体来看,通信卫星数量占比较小,不过近年来卫星通信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远程教育等增值业务逐渐发展,且在偏远山区,卫星通信业务发展较快。
随着行业需求的增长,在政策等多种因素助推下,中国遥感卫星的发射数量不断上升,每年发射数量位居全球第二,数量仅次于美国。从应用领域来看,遥感卫星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各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且民用遥感卫星系统研制工作发展较快,不过,整体来看,其商业化程度还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发展。
中国卫星应用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涉及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网络建设;产业链中游为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卫星通信是远程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通过移动站,实现全方位、远距离的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传输等业务功能,为消费者提供通信服务;产业链下游为汽车交通、手机通信、航空航天等业务应用领域。
从各环节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代表性企业有航天科技、中国卫星、北斗星通、振芯科技(300101)等;中游代表企业有中国卫通、超图软件(300036)、四维图新(002405)等;下游在国防、交通、海洋、通信、气象等领域都有应用,代表企业有三大运营商、华为、小米等。
近一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15笔,从融资金额来看,多数融资额为数千万元,其中,数亿元级的融资共有2笔,发生主体是椭圆时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六分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融资数亿元和6.2亿元。
从国内企业累计融资金额分布上看,1000万元以下企业占比最高,达到28.65%;其次是1000-5000万元企业、1亿元-5亿元企业,两者占比皆是265.15%;再次是5000万-1亿元企业,占比是15.79%;最低是5亿元以上企业,占比仅为5.26%。
从投资方来看,在卫星应用服务行业投资方交易数量TOP10中,中科创星、科斯拉风险投资、明石创新、光谷人才基金、中关村(000931)、First Round Capital 这几家机构比较活跃。
从2010年中国启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来,遥感卫星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卫星应用行业发展迅速。近几年,卫星应用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但长期来看,遥感卫星应用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2021年6月,国家航天局发布《“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重点规划》,明确指出要不断增星应用服务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要推动遥感、通信、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化,开发面向大众消费的新型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丰富应用场景,提升大众生产生活品质,推动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行业应用,打造全覆盖、可替代、保安全的行业北斗高精度基础服务网,推动行业北斗终端规模化应用。
2020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998亿元,可以预见,伴随着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等进一步完善,卫星应用的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其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1.《2022-2027年中国卫星导航市场竞争态势及行业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
2.《2022-2027年中国卫星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中研普华研究院